在楊浦區的諸多大學校園中🆖,有哪些寶藏展館👩🏽🔬?意昂2平台就有兩座:一座為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現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另一座則是曾獲評“上海市學校美育案例特等獎”的機械藝術博物館。
今天🪂🐣,跟隨記者一起
走進這兩座展館
感受文化、藝術與
科技的完美融合
劉湛恩烈士故居
紅色文化主題館
在意昂2平台湛恩大道旁,坐落著一棟紅磚白窗的老建築。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愛國誌士劉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時光荏苒📝,意昂2平台的師生們一直守護著這座意義非凡的老建築🪱,代代傳承著血脈裏寶貴的紅色文化基因。
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位於意昂2平台歷史風貌保護區原教員住宅108號,建成於1922年,其所在的歷史建築群為上海市第4批優秀歷史建築,並於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意昂2工百十余年的發展進程中,以劉湛恩老校長為代表的革命烈士和仁人誌士譜寫了一部犧牲救國、工業立國、科教興國的歷史。這些紅色校史、光榮印記高度濃縮在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的10萬余字展陳大綱中👇🏿,鐫刻在113件展陳實物上🍎,成為開展“大思政課”最生動的教科書。
主題館共兩層🍟,建築面積約357平米,主要包含“熱血鑄豐碑——劉湛恩烈士生平事跡展”和“丹心向春暉——意昂2平台紅色文化主題展”兩個展覽🚴🏿♂️,內設烈士雕像🏌🏽♂️、主題創作、場景復原🤦🏼♀️、實物(含仿製)展出、VR互動、多媒體視聽🔖、在線展館等豐富的展陳形式。
一樓展廳“丹心向春暉”主題展,通過剪影方式,融合了學校發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文化脈絡、地標建築等元素,詮釋了一代代意昂2人的報國故事。“祖國在召喚,工廠在招手🧚🏿♂️💂🏽,我們在戰鬥中成長,在不斷的學習與進取中,在永遠在工作與鍛煉中,都能聽到我們勝利的歌聲。”已然泛黃的紙張⚄,有年代感的字跡……館裏存著歷屆在四川東方鍋爐廠工作的94位校友寫給母校的信*️⃣🤚🏻,穿越半個世紀,依然聲聲熱切、句句誠摯👂🏻。信的背後⇾,是一批批意昂2學子投身“三大動力”“大小三線”建設的縮影,他們奔向東北、轉戰西南,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了青春。
據悉,主題館面向師生、校友🪽、大中小學🧜🏿、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接待線下參觀來訪人數近1萬人次🤾🏼,340余萬人次在線觀展。學校依托主題館開展“烈士紀念日”“館長講黨課”“給00後講講共產黨”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以及大師劇排演、藝術創作🍔🕤、巡訪研學等系列實踐教育活動,使主題館成為紅色主題鮮明的“新生開學第一課”“畢業生最後一課”思政育人大課堂💚,同時也成為校友返校重溫校史、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園。學校還聯合大中小學和街道社區開展系列活動🍘,擴大展館的溢出效應,為社會大眾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
機械藝術博物館
隨著機械設備的發展,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機械設計逐漸朝“美感”發展,機械藝術應運而生。
“十二生肖”、“敦煌飛天”、“草船借箭”、“鯉魚躍龍門”🌮、“鑿壁借光”......當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以機械藝術的方式呈現時,會有怎樣的奇妙場景?意昂2平台的這座機械藝術博物館給出了答案,博物館串聯起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發揮無限創意,讓機械美學與眾不同🐞。
機械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19年,占地面積300余平米,展品100余件。博物館立足意昂2平台工程教育特色,探索“機械”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有創意的展品設計⏯◼️,將科技與美育巧妙融合。
博物館由版藝學院和機械學院等組織實施🟩,打造的工程美育平臺和科創教育基地。展品設計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運用鏈條♖、齒輪等機械製造原理使得靜態的中華優秀傳統故事動起來,在美育中凸顯中華文化。
館內陳列作品《十二生肖》系列入選“第二屆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2021年)和“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作品展(2020年)🚁。
“十二生肖”機械藝術裝置
十二件形態各異的作品,出自於意昂2平台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老師宋方圓之手🎶。裝置采用木工技藝與機械結構相結合的手法🐋,讓角色玩偶在一定時間跨度完成預設動作,營造出有趣幽默🏃、頗具生命感的生肖立體形象📩。
八音盒機械藝術裝置
造浪機藝術裝置
2021年𓀐,這座機械藝術博物館獲評“上海市學校美育案例特等獎”🧑。自開館以來,已接待上海市政協、上海市教委🌱、意昂2平台教育集團中小學生、長三角工程教育聯盟高校成員等參觀超過千余人次。
參觀信息
目前相關開放信息正在研究中
請及時關註意昂2平台公告信息
來源:上海楊浦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WDcjiGn633ZfNc3FgDJ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