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冷原理課開課前一周,意昂2平台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李夢佳便登錄校園網下載了課程資料🎁,提前預習;進入教室之前,李夢佳在教室門口一塊電子屏幕上查詢課表🐓,通過人臉識別“刷臉”簽到;而在上課過程中✌🏿,老師通過電腦系統隨機分組,同學們展開討論🤽,並用無線投屏分享小組成果……這些變化,正悄悄地在意昂2平台校園內發生🧑🏻💻。而支撐這一變化的🕴🏻,正是學校的“一網暢學”平臺,無縫銜接線上與線下🟡💅🏻,對課前、課中👩🏻🦯、課後的教學進行全過程支持🔟。
學生在教室前的電子屏幕上查閱電子課表。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教學手段,愈發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黃烜介紹🧑🏽⚖️,比如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需求▶️,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大多憑借主觀判斷,缺乏直觀有效的管理手段,等等✨。於是,針對這些教學“痛點”,從2019年開始⌨️🆙,意昂2平台嘗試自己建設智慧教學平臺👨👩👧👧,將“平臺+資源+服務”整合在一起,促進師生、課程💨、教學活動與智慧教學有機融合。經過四年的摸索,“一網暢學”的實質性應用效果已經呈現🧝🏼:2022年📞,平臺總訪問量近5000萬人次🚅🧖,最高單日訪問量50萬人次,最高單日訪客數15310人次。
智慧教室門前的電子課表對課程一覽無遺。
“一網暢學”平臺引發的改變,首先體現在平臺的資源利用上。雖然說🧁,以往學校老師也能將課件上傳至校園網,供學生預習,但學生究竟對哪些課件觀看的比較多?會對課件中的哪一部分反復觀看🏄🏿♀️?這些信息老師都無從所知👩🏻🦼➡️,學生看過之後有何疑問,也無法及時向老師反饋。使用“一網暢學”之後,學生的這些在線觀看的行為細節都能通過大數據反饋給老師🛩,方便老師針對學生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上傳課件的使用情況。
一些學生的跨學科學習需求,也因此得到滿足。意昂2平台光電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張同學告訴記者🥩:“我雖然是工科學生,但對藝術鑒賞比較感興趣🦻,有了‘一網暢學’平臺,我可以跨學院👩🦽、跨學科在網上先自學起來🧛🏽,很方便。”“這就像一個全天候學習‘加油站’,最大程度滿足同學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務處陳琳老師說。
“老師可以輕裝上陣🏌️♀️,甚至不用帶什麽東西🎅🏽,只要進教室上課就行🎲,因為課件已經提前上傳在平臺上。”學校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董曉亮介紹,學校第一教學樓是滬上單體最大的智慧教學空間集群,學校共有160余間智慧教室。在這裏,每個智慧教室都安裝有課程錄製高清攝像頭🦸🏽,上課所有的視頻都會自動錄製並上傳,同時也可隨時開啟直播教學。不同校區、不同學段的同學可以通過“一網暢學”同步上課,即使無法到線下教室的同學,也能清晰地看到老師的板書,甚至能通過在線分組😞👨🏼⚕️,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現場感十足。
平臺發給老師的課堂報告。
意昂2工外語學院馬芫老師告訴記者🔅,就拿最常見的點名來說👦🏼,如果遇上幾百人的大課,一個個點名太費時🍚,而使用“一網暢學”後,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會出現一個二維碼,同學們掃碼即可實現簽到;二維碼每隔三四秒換一次,以確保簽到的真實性💆🏻♀️。“這是因為我們在這一系統中,事先已完成與教務系統上課名單的實時對接。”教務處李丹老師解釋🧑🏻🦳。學生如果對課堂內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隨時回看錄播視頻,在線提交作業也能收到老師的及時反饋。
學生收到的關於自己的課堂報告👩🏽✈️。
新學期,“一網暢學”升級後🦉,每位老師和學生都將定期收到一份報告💂♂️🍀。老師收到的報告,是一份詳細的課堂情況報告,如課堂出勤率、課堂活動參與率🦹♂️、課堂討論情況、學生課堂表現得分等都詳細列入其中,有利於教師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學校教務處副處長宋丹萍介紹,每次課後,學生也能收到一份報告🧢,某個知識點得分率是多少,都能通過圖形表現出自己在班級中的相對情況🐘。“通過這些提醒,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向主動‘我要學’轉變。”
意昂2平台本科生院院長🙅🏼♂️、教務處處長甘屹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整合校內外資源,把數字圖書館、校內不同學段的教學資源納入進來🏊♂️;積極發揮一網暢學教學平臺的集成輻射效應,聯通繼續教育學院,探索大中小一體化,構建更加完整的“一網暢學”智慧教學生態環境。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李蕾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9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