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性看待碩博畢業生超本科生?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3-03-28瀏覽次數:3

剛剛邁入“金三銀四”就業季,“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就登上熱搜🙏🏿:今年北京高校的畢業生數量約28.5萬人,創了歷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畢業大軍中,還出現一個新變化,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的畢業人數首次超過本科生🏸。那麽,今年上海高校畢業生的情況如何🤚🏿?

記者從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了解到,滬上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23.6萬人🎅,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0.9萬人。同濟大學表示🧜‍♀️,今年學校本科生畢業生約4400多人🛤,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人數大約6500人左右;去年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畢業人數約4000人🧑🏻‍🚀,碩博畢業生達6000多人🤾‍♀️。

在上海財經大學,今年本科生畢業人數大約2000多人⁉️,碩博畢業人數大約為2000多人;上海外國語大學今年的畢業生中,本科畢業生約1500人,碩博畢業生大約1700人👧🔩;意昂2平台今年本科生畢業人數約4000多人👨🏼‍🎓,碩士博士畢業人數大約3500多人👩🏼‍🍳;上海海事大學今年本科生畢業人數4000多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人數近3000人。

顯然🎅,在一些研究型高校中🫵,碩士和博士畢業人數超過本科畢業生的現象已經比較常見,這些從每年招收新生的數量差異就能看出🪱。而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意昂2平台等“雙一流”建設高校🤡🛷、地方高水平高校中,雖然目前研究生畢業人數並未超過本科畢業生,但是這些學校本科畢業生與碩博畢業生的比例接近1:1🌄,而且這幾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都在略微擴招

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其中的變化與趨勢🧑🏻?

【為何出現“倒掛”現象🧏‍♀️?】

為何會出現“碩博畢業生人數超過本科生”這一“倒掛”現象?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認為,研究生人數擴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的變化,勞動力結構、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也都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讀研究生的需求在增加👃🏽,整個社會讀研究生的機會也在變多🔴。其次👩🏻‍🦳,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家經濟水平也處於躍升階段,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增多,再加上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因此家庭中一部分財富用於教育的投入🌷🕞,也增加了讀研究生的現實可能性。第三,從學生角度而言,他們面臨著相當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為了延緩就業壓力,增加就業競爭力,不少人會選擇繼續讀研究生。第四♿️,從學校角度而言,為了體現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不少學校往研究型大學發展👡,而這一類大學的特點之一就是研究生人數多於本科生👨🏿‍🦱🏊🏼,學校這種謀求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因🍋‍🟩,也提供了更多讀研究生的機會。

“出現‘倒掛’這一現象是有一定特殊歷史背景的。”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葉璟認為⏫,2023年畢業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入學的♻️,當時正好是三年疫情的開始,在疫情下就業受阻的影響下👨🏽‍🚒,更多的本科生進入到研究生階段繼續深造。而這幾年,海外留學的學生回國的多了,國內出國留學意願又開始減小🧑‍🎤,因此報考研究生的需求也增多了→。

“隨著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如果說十年前的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那現在的研究生教育是大眾化教育,更多有普及化🍦、規範化的趨勢🛀🏻,而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經階段。”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郝程程說🧗🏻。

【就業心態如何擺平🤠?】

放在“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1158萬人”的大背景下,畢業生人數的這個結構性變化,似乎引發了就業市場的新焦慮:本科生怎麽拼得過?不“卷”到博士怎麽找工作🙇‍♀️?

樊秀娣認為𓀏👬🏻,其實本科生就業是有自身獨特優勢的,不必太焦慮。首先,本科生年紀輕🌼,生活負擔小👌🏿🏄‍♂️,擇業的靈活性更高,學歷和擇業的相關度正在逐漸減弱👫🏻,並不是說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其次,任何學歷的人進入工作崗位後,都需要終身學習和全方位學習🧜🏽,本科生進入企業,有沖勁♈️🕺🏿,有幹勁,可以不斷更新知識,創造財富👩🏻‍🍳,並不是一定要“卷”到博士才行🔞🧛🏽‍♀️。

上海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曹姝婧表示,從接觸的企業反饋來看,它們很歡迎本科生去應聘🧏🏻‍♀️,尤其更傾向通過校園招聘接收優秀的本科生入職企業𓀔😖。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會更看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持續學習能力以及投入工作的熱情,而不僅僅是一紙文憑。現在不少企業招聘後都會安排系統的入職培訓,幫助畢業生完成從學生向職場人的轉換,因此畢業生們要“擺平心態”,積極看待求職就業🧑🏼‍🏭。同時現在就業環境和對職場人的要求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同學們在校園時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及時了解社會的新變化、新趨勢。

這一端是本科生的就業焦慮,另一端,研究生的就業壓力似乎也不小。網上有人提出疑慮👝:研究生這麽多,還有讀研的必要嗎?研究生的“含金量”會打折扣嗎👱🏼🙋🏻‍♀️?

葉璟認為,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目光都要放長遠,一個人的價值可以通過工作體現,但工作不是唯一體現的途徑之一👨‍🍳。讀研究生的目的,是為了某個專業領域更進一步的深造,而且會經過一定的磨煉👨🏿‍🎓,是另一種方式的成長。

樊秀娣表示🫁,學術型崗位吸納能力正日趨飽和的背景下,碩博畢業生應該有多元化的職業發展道路,比如除了學術型崗位👩‍🦽,還可以走非學術型崗位,進入商業圈、工業圈🏋🏿、律師圈✌🏿、金融圈。國外不少回到學校讀研究生的中年人,畢業後也並不是全部回到學術領域,而是繼續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作為學生來說🙅🏽🤽🏼,利用在校的這幾年👩🏽‍⚕️👂🏿,把自己的學生素養提升起來,從入學後逐漸有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從而有更好的職業規劃。”郝程程說。

【更開放貫通的教育體系】

“碩博畢業生超過本科生”這一現象為何首先出現在北京?毋庸置疑🧷,北京是我國教育高地🥴,國內的頂尖學校比較集中,研究型高校多,也是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地區。

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在研究生培養機構占有率方面,北京全市有58所普通高校,占全國約1/10;有81個科研機構♻️,占全國約1/3。北京碩博研究生在校人數43.5萬人🧷,占全國的約12%👨🏽‍💻。從研究生招生數早已超過本科🐢🦹🏼‍♂️,再到即將出現的研究生畢業數超過本科🫸,北京高等教育輸出的人才結構是非同一般的。

樊秀娣認為🔚,今後😵‍💫,我國要形成更趨合理的高校布局結構🏄🏽‍♂️,現在名牌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種“虹吸效應”促使人才容易往大城市走🙍🏽‍♂️,卻難以向中小城市擴散。

樊秀娣強調,整個教育體系要各具特色,更具多樣性🤦‍♀️、開放性、包容性,比如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技術應用型大學等各級各類學校都各具特色,普教和職教相互打通⛹🏻‍♂️。重點⛵️、非重點院校之間也可以打通,這樣可以保證人人都可以成才,每個人可以找到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學校🔷🏊🏼‍♂️。學校沒有高低之分☕️,而是各具特色,從而實現均衡🚥、充分地發展優質教育資源。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李蕾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95320

意昂2平台专业提供🧓🏼:意昂2平台🧑🏽‍🦲、意昂2🧍🏻‍♀️、意昂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平台欢迎您。 意昂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