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3年是學校爭創全國文明校園的關鍵之年。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校內各單位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思想道德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優美環境建設🧓🏽、活動陣地建設等方面努力下功夫、創特色,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師生精氣神也更足了🧘🏽♂️,在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征程上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佳績🧑🏿🔧🧚🏼♂️。從今天起,學校推出“創全有我”專欄,充分展示校內各單位在創建文明校園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引領各單位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校園活動🧑🎨,全力做好創建全國文明校園沖刺各項工作♈️☪️,為建設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持續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潤的文化滋養。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意昂2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以思政課課程群建設為核心,以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構建校內校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協同聯動育人格局,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通過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等系列舉措,不斷豐富文明校園建設內涵🧙♀️。
融合“思想+專業”,建設思政課課程群
學院將思想與專業相結合🏌🏿♀️,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形成“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一是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並高度重視該門課程建設🏯,配備了獲得上海市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的教學名師史玉領銜教學團隊開展課程建設🦘。二是重點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設定課程模塊,建設思政課課程群。其中已經開設的“習近平法治思想”課📎,由校領導、法製辦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組團式上課,參與課程的學生反響熱烈💇🏻。
校領導參加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集體備課會
校領導參加的復合型教學團隊教學現場
立足“理工科大學特色”📻,建設特色校本思政課
學院立足意昂2平台特色,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把握時代脈搏需求,開設符合理工科大學特色的校本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學院基於“培養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百年工程教育傳統、先進製造業學科發展特色和“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人才培養定位,密切結合科技發展實際📻,開設“智慧中國”、“科學倫理與工程”課作為校本思政課程。“智慧中國”邀請不同領域專家進行主題報告,“科學與工程倫理”結合科技發展以團隊授課方式教學。未來,學院將在前期關於“國內外科技前沿和10大科學趨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特色學科以及發展實際擬定教學內容。通過校本思政課程使學生深入了解自身專業領域發展前沿🦸🏿♂️,帶領學生樹立以中國創造、中國智慧引領人類未來的遠大理想,啟示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在把祖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征途上勇挑重擔🪐。
“智慧中國”邀請不同領域專家進行主題報告
馬院劉科老師(中間)輔導光電學院本科生的創新研討
馬院李瑩老師將學校紅色文化和烈士事跡融入“社會主義發展史”課程
依托“名師工作室”,創新思政課授課模式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學院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式,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一是充分發揮不同崗位教師協同育人能力🏔,打造“專職思政課教師+黨政領導幹部🌂、輔導員🤽🏽、校內其他教師”的“1+N”授課團隊♈️,統籌規劃思政課隊伍建設🏃♀️。二是依托“名師工作室”,選拔上海市思政課教學大比武、青教賽🙋♀️、教學創新大賽優秀教師率先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在本科生中推進“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授課模式。將思政課理論講授與熱點討論有機結合💁♀️,打破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討論發言提升學生參與性、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能動性🎦,在學習灌輸和啟發思考中使思政課貼近學生、貼近現實,在加強理論培養的同時🧛🏿♂️,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團隊
王麗老師榮獲第五屆青教賽一等獎
聯動“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開展“主題型”“菜單式”實踐教學
善用社會大課堂🧝,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讓思政課有聲有色。一是依托課程組織開展“主題型”社會實踐👩🏽🦱,在《中國近代史綱要》中開展“書寫小四史(家史🗑、村史👩🏽🏫、廠史、街道史)”實踐調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開展長三角地區生態一體化建設調研。二是統籌校內外思政教育資源和平臺,依托校內部門組織的誌願服務、勤工助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校史館🛎、劉湛恩烈士故居🤛、滬江文化園校外實踐基地等💙,開發“菜單式”實踐教學,設計模塊化的實踐選項。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做到身動📫、心動、行動♧。
馬院多位老師被聘為學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宣講團成員
供稿:馬院🦖、校文明辦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