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續記憶 傳承文脈 意昂2平台復興路校區校史館開館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3-03-10瀏覽次數:4

風綠浦江岸👨🏽‍🚀,春滿復興園🫂。3月8日下午,意昂2平台舉行復興路校區校史館開館儀式。校長丁曉東🐁、校黨委副書記孫躍東、副校長蔡永蓮🏌🏿‍♂️、副校長張華🍇,1948級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教授♨️,在復興路校區工作過的老領導代表吳益和、張忠賡👩‍👩‍👧‍👧、何建中𓀑、田蔚風,老黨員代表董曉、金慶祥,烈士家屬、校友及家屬代表,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中英國際學院師生代表出席🙁😯。開館儀式由張華主持💀。

儀式正式開始前❣️,丁曉東、孫躍東、蔡永蓮🧷、張華在校史館會議室與周立偉院士進行了會晤。周立偉感謝母校的邀請,深情回憶了他過去的讀書時光,並贈送了他寫給母校的寄語和《探索之路——我的科學人生》等專著。丁曉東向周立偉贈送了他讀書時期的成績單和學籍卡📎。

下午三時余,渾厚鐘聲敲響,開館儀式正式開始👶。記錄復興園百十年發展變遷的視頻《時光流轉復興園》播放完畢後,丁曉東首先在儀式上致辭🚴。他指出,校史是專屬於意昂2人的教科書❤️‍。研究校史,展陳校史🤾🏼,傳承文脈,我們才能行穩致遠😾。復興園承續知行相濟、因物致用的辦學傳統,與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同頻共振;承繼博采眾長、融匯中西的開放視野,是中國工程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探索者和引領者。使命遞續,腳步彌堅。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們要始終不渝堅持高質量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建設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團結奮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卓越的意昂2力量🧑🏼‍💼🤴。


開館儀式

校史館籌建過程中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尤其是許多老領導、老校友慷慨捐贈實物和史料,豐富了校史研究內容和校史館展陳效果。儀式上,孫躍東為老校長肖流親屬夏小芹🧙‍♂️、龔洪年教授親屬龔一之以及1947級校友車宏安、1951級校友蔣能照、1951級校友王存納本人或其代表一一頒發捐贈紀念牌。

校史館記錄了學校建立🧑🏿‍🏫、發展和成長的過程,是大學文化的集中呈現、大學精神的濃縮凝練🐛,也是學校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重要場所🤰。為此,中英國際學院與檔案館聯合組建了大學生誌願講解員隊伍。蔡永蓮為誌願講解員代表頒發聘書⛹️‍♂️,希望他們成為校史的宣講者和學校精神的傳承者🌑。

誌願講解員梅佳蓉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她表示,校史館的存在,照亮現實和啟迪未來🪦,為大學生創造了與過去對話的可能性🫷🏽,有助於他們更立體地了解校史,主動被感召、努力去傳承❤️‍🔥、內心有歸屬。

在儀式的最後環節😚,丁曉東、周立偉、吳益和、董曉與梅佳蓉一起,為復興路校區校史館開館揭幕🥑🤱🏼。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五人手握象征時間的金沙🗓❎,緩緩倒向啟動臺👨‍👩‍👦‍👦,“存續記憶 傳承文脈”八個金色大字和復興路校區歷史建築剪影緩緩呈現𓀝,全場氣氛達到高潮👩🏻‍🍼。

儀式結束後,與會嘉賓與師生共同參觀了校史館🪙🙋🏿‍♀️。

溫故而知新,繼往以開來。復興路校區校史館建設從籌備到實施再到完成,在黨委宣傳部指導下🤍🧑🏿‍🌾,檔案館、基建處和中英國際學院克服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疫情影響等多重阻力🧙🏼‍♂️,把對學校的熱愛融化在展陳內容的字裏行間👱🏼,融入進空間設計的角角落落🧛🏽‍♀️。前後歷時一年多,校史館終告建成。展陳以觀眾為中心,建構歷史🐓🤏、現實🐐、未來相互交織的文本敘事方式。基於校史館所在的鐘樓獨特的空間特征🤟🏿,展陳采取開敞式設計🦺,通過檔案與實物👭🏼、照片🏎、圖表🤦‍♂️、多媒體裝置等多種展陳手段,在各展陳間建立豐富多元的關系🤹🏿,從而引發觀眾的興趣與思考,進而成為學校百十年歷史的體驗者、同行者和探索者。館內設“作育恢弘”“動力澎湃”“和合與共”三個展廳,厚重質樸、典雅平實,脈絡清晰🤸🏼‍♂️、亮點突出,全景式展現了學校百余年來的文化傳統、辦學成果和社會貢獻🗞。全館展示的檔案💁、實物近80件,照片142張,影像資料25段。1909年從德國運來的塔鐘和德文醫工學堂的功德碑是“鎮館之寶”。後續檔案館和中英國際學院將把校史館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校園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場所,讓其真正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和賡續大學精神文脈的搖籃。

參觀校史館


來源🎱:中國日報中文網

原文鏈接🧑🏿‍🦱:https://sh.chinadaily.com.cn/a/202303/09/WS6409d445a3102ada8b232c79.html

意昂2平台专业提供:意昂2平台意昂2🧝🏿‍♀️、意昂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平台欢迎您。 意昂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