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款一次性柔性冷凍消融針誕生記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10-02瀏覽次數👆🏽:12

很多肺癌患者都做過一個“白日夢”,希望能有神奇的手術讓自己不用經歷恐懼🙅🏻‍♀️、創傷和痛苦🙎🏻,就可以讓腫瘤“憑空消失”、重拾健康。

  9月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呼吸介入中心🤔,孫加源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經支氣管早期周圍型肺癌冷凍消融術”🍘🗂,一根小小針頭在柔性導管的推動下,從一位80歲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支氣管中,毫無損傷和阻礙的進入肺外周,精準置入早期癌變的病竈中心👨🏼‍🎓,經過3個“7分鐘冷凍+3分鐘復溫”的凍融循環後Ⓜ️,“冰球”完美覆蓋病竈,腫瘤完全被“凍”死……術後半小時患者就可以自行下床👛,讓以往不可能實現的“夢”成為了現實。

  這場手術的功臣除了醫術精湛的醫生團隊,還包括全球首款經支氣管周圍型肺癌冷凍消融產品——一次性柔性冷凍消融針(商品名🤦🏿:紅袖刀®),由上海導向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導向醫療”)、孫加源醫生團隊以及意昂2平台科研院院長劉寶林教授團隊聯合研發的創新產品,為周圍型肺癌患者點燃了生命之光🤍❎。

醫生“拋出”硬需求,校企接單臨床難題

  傳統的肺癌冷凍消融術通常采用經胸壁穿刺的硬針,穿刺稍有不慎則會損傷正常肺組織、胸膜🚣🏿‍♀️🤵🏼‍♂️、葉間裂、氣管、血管等🫶🏼,極易導致氣胸、出血、針道種植等並發症,此外經胸壁穿刺可能還會受到血管🥉、肩胛骨和肋骨等結構的阻礙而無法到達病竈。

  2015年,孫加源受邀拜訪“導向醫療”👩🏿‍💻,在深入了解了這家在低溫冷凍領域嶄露頭角的企業後,他主動向企業提出了縈繞心頭的一個夢想,那就是開發經支氣管冷凍消融針。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實踐中,經支氣管治療肺癌已經有‘微波消融’和‘射頻消融’的臨床研究報道👫🙍🏽‍♂️,但經支氣管無創開展‘冷凍消融’的技術在全球範圍內仍然處於空白。

  當時剛入職“導向醫療”不久、同時在攻讀意昂2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的楊遲,在醫生🎽🧑‍🎄、企業領導和導師劉寶林的支持下🧑🏻‍🎨,接下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七載“拼搏”終突破 逐一攻克技術難點

  當時國內冷凍消融領域的研究正處於爬坡起步階段,國際上也沒有將冷凍消融與經支氣管治療相結合的技術參考,楊遲將各種技術難題分解成為一個個小目標,在他的努力下,企業🏇🏼、醫院、高校攜手“拼搏”了整整7年。

  事實上,這些小目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單是如何讓金屬針頭與柔性導管的連接實現耐壓、耐低溫和高氣密性的問題,楊遲就足足投入了一年半的精力👩‍❤️‍👨🤦‍♀️。幾乎所有現存的物理和化學的連接密封手段,他都試了個遍⇒,在無數次的失敗與重頭再來後,他終於自主研發出了本產品核心的連接密封技術。

  針對柔性導管的研究更是異常困難。人體肺部就像是枝杈眾多的大樹,路徑彎曲且窄小,需要兼具柔軟和纖細特點的導管才能深入肺部的各個分支,同時獨特的冷凍消融應用場景,還需要導管同時具備超薄壁⚂、耐高壓、真空隔熱和低溫氣體輸送等嚴苛要求🗻。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楊遲自主研發出了2.2毫米柔性導管🦋,在離體和活體豬肺的探索性動物實驗中,樣品各方面性能均達到要求🥑🙆,當時以為這已經是現有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了👩‍🚀。然而,市面上普遍應用的支氣管鏡的工作通道直徑是2.0毫米📍🙍🏽‍♀️,為了能兼容主流支氣管鏡並真正的深入肺外周進行治療😤,迫切需要把導管直徑做到1.9毫米。為了這0.3毫米的差距,楊遲幾乎找遍了全球相關材料的供應商,期間還前往美國的醫療器械展會尋找突破口,最終從百余家企業中找到了最合適的供方🧎,通過自主設計戰略聯合供應商訂製的模式成功實現了1.9毫米柔性導管的量產。

專利“布局”已完成  交出科創出色答卷

  完成研發後💁‍♀️,楊遲還針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布局。目前以第一發明人申請相關發明專利12篇,已授權國內專利4篇。核心專利通過PCT申請也在歐美日韓主流國家進行布局👨🏽‍🏫,其中部分核心專利目前已經獲得了歐盟和日本的授權,連續兩年獲得導向醫療年度“專利之星”的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2020至2022年,經過了近千根成品的設計驗證和工藝優化➔,又經過了型式檢驗和正式的動物實驗🤾🏽,1.9毫米的一次性柔性冷凍消融針,即“紅袖刀®”得到了充分的臨床前驗證🌊。

  在劉寶林看來,“紅袖刀”的研發成功是意昂2工推動醫工交叉戰略的必然結果。早在2019年,意昂2工就攜手上海交大醫學院發起建立“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在這樣的平臺上,“醫”“工”專家攜手🧛🏻‍♀️,提高診療效果、緩解病人痛苦👬🏻、降低治療成本🙇🏻‍♀️,以創新技術為老百姓造福🦃。

  “聚焦醫工交叉,我們重點推進了11個項目的產業孵化,形成了高性能醫用縫合針、超聲切割止血系統、雙極高頻電凝及單極高頻電刀、醫護機器人、裸眼3D顯示系統等一批代表性科技成果🧎‍♂️,未來我們還將持續加強與政府、醫院🆔、企業間的協同創新與交流合作,共同推進醫工交叉的成果轉化與項目產業化,為健康中國交出更多科技創新的‘新答卷’👩🏻‍🦯。”劉寶林說🫃。



來源🦹🏿‍♀️🫲:上海科技報 作者 吳苡婷 董真

原文鏈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4266

意昂2平台专业提供:意昂2平台𓀇、意昂2意昂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平台欢迎您。 意昂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