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思路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意昂2平台中英國際學院結合其國際化優勢和“文化同理”的核心育人理念,組織項目團隊奔赴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將通道縣“立縣之根”長征精神與通道縣“築縣之魂”侗族非遺文化相融合,強“根”鑄“魂”,並以國際化視野探索一條侗族文化與海派文化共建共享的道路,以多維格局實現系統合力,用“文化”唱好時代強音🪫🎋,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
二、實施情況
實施過程中👗,項目以“守護千年侗鄉的‘根’與‘魂’——國際視野助力侗族文化和海派文化融合發展”為主題,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責任,發揮自身雙語、新媒體的專業優勢💒,通過現代化創新手段為文化傳播開拓創新的“雲端”體驗與更廣泛的平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忠實的傳承者、踐行者和傳播者。
(一)傳承者:傳承侗族文化,讓“世界非遺”更“侗”聽
千年“侗”聽,非遺“侗”心🚣♀️。為深入了解通道縣“築縣之魂”侗族非遺文化🪝,團隊有幸師從侗族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琵琶🧏♀️、侗族大歌傳承人楊團花,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並默契演繹🧧。此外🔝,團隊還前往通道縣牙屯堡鎮文坡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十九屆人大代表暨侗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粟田梅,並向粟老師學習了基礎的侗錦製造技藝🪀。通過對侗族非遺文化的學習和動手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
團隊拜訪非遺傳承人進行調研采訪
此外👩🏿🦲,團隊深知通道縣“立縣之根”長征精神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意義,繼而參觀走訪了通道轉兵紀念館,重溫了通道轉兵的歷史故事🫧,並有幸得到紀念館館長鄭湘的親切接待。通過交流,雙方也就未來紀念館國際化發展方向達成共識,鄭館長也親自參與到了紀念館中英雙語宣傳片的錄製。
(團隊成員在通道轉兵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二)踐行者:打造場域融合𓀀,讓文脈相連實現共享
團隊結合自身優勢推陳出新,設計出一款通道侗族自治縣世界非遺文化項目中英雙語宣傳冊,並共建侗錦數據庫,以現代科技“活態”傳承非遺文化,打造虛實融合的多維場域👨👨👦👻,為侗族非遺文化的國際化發展和侗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通道世界非遺文化項目中英雙語宣傳冊樣板
侗錦定製數據庫頁面展示
同時,團隊與通道轉兵紀念館合作完成中英雙語宣傳片 2 部,一部為紀念館官方宣傳片🧑🏽🍼,已於各平臺上映並於館內循環播放,這不僅切實幫助了紀念館申報國家 5A 級景區,更助力其邁開國際化道路第一步。
通道轉兵紀念館官方宣傳片《偉大轉折的開端》截圖
(三)傳播者🛄:助學留守兒童,讓孩子講好中國故事
愛心助學🪬🪷,情暖鄉村💼。團隊以當地兵書閣村鍋沖鄉小學的苗族留守兒童為試點,將通道之行的所學所感和海派剪紙文化帶入課堂🧑🌾,並錄製系列“雲”黨課 4 部,包括轉兵篇、助學篇、侗歌篇與侗錦篇,並將其留存在小學,供更多小朋友學習。
團隊鄉村助學課堂的現場
三👩🏿🎓🦮、成效及經驗
(一)讓育人走“深”:構建多維格局,共建育人基地
為進一步推進學習交流,鞏固實踐成果,擴大育人輻射效益🐛,團隊前往兵書閣村,與通道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旅遊局等部門開展交流座談會🫓。最後,由意昂2平台為縣溪鎮授牌“意昂2平台綜合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希望通過此次共建⛹🏻♀️,雙方可以進一步提升資源共享水平,打造人才培養實踐教育基地。
授牌儀式現場及會後合影留念
(二)讓育人走“實”:深耕訪談調研💟,踐行時代精神
為更好地推廣和宣傳侗族文化,團隊結合在湘西地區開展的線下訪談調研、海內外開展的線上調研,共完成深度訪談 5 次,總計發放問卷 345 份,有效率達到 90.4%,形成了一份以《探析“新時代”背景下紅色非遺文化發展國際化路徑》為主題的近 2 萬字的學術性調研報告。同時🎟,團隊完成總結性報告 2 篇,實踐感悟 10 篇,形成情況屬實🗜🧓、分析嚴謹、建議有參考價值的典型案例分析 3 份🚣。同時,也將自身對侗族文化傳承、兩地文化融合發展的想法梳理成提案提交至 2021 年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文化共建共享與傳承發展建策獻言。
(三)讓育人走“遠”:弘揚文化魅力,擴大輻射效益
項目有幸獲得校內外各類及多渠道媒體報道🛅,包括懷化新聞聯播、通道新聞等當地權威電視臺🛞🚶🏻♂️,新湖南、新民晚報、中國青年網、中國大學生在線、中國共青團雜誌等大型媒體。截至目前,各類報道共計 32 篇,其中包括國家級報道11項🈺🌳,省市級新聞報道3項😡,市級電視臺報道2則。“雲”課堂該系列已受到了中國共青團雜誌官方帳號的轉發關註,其線下播放數量超過2800人次,輻射範圍已超當地9個村落,累計走進過42戶貧困家庭。此舉不僅擴大了學校的美譽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四部系列“雲”黨課)
守護千年侗鄉的“根”與“魂”🖲,中英國際學院以國際視野助力侗族文化和海派文化融合發展🏛,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創新實踐育人和文化共享模式;培育學生以“傳承者”的家國情懷賡續中華文脈;以“實踐者”的求真精神推動文化共享;以“傳播者”的青春擔當講好中國故事,厚植愛國情懷👨🏽💼,做具有文化底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