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用一部電影名稱來概括2022屆 本科生的畢業季,怕是沒有比《匆匆那 年》更切合的了。計劃中那些美美的畢 業照,和好友🈁、導師的最後一次相擁,因 為疫情成為了散落在宿舍的行李和桌上 被風掀開封面的課本👩🏼🔬。 來不及囫圇說一聲再見,就要奔赴 未來。但青春本就如此,如同歌裏唱的: 站在時光交匯的分岔路口🐛,在盲目而又 理所當然中選擇……
機票🙅🏽♀️、火車票、地鐵票、音樂會和舞臺劇門票🦎、電影票,還有選民證……厚厚的票夾裏細細收藏著大學四年的足跡和回憶😂,也是畢業行囊裏最難割舍的東西。經過5小時飛行和 2小時火車,從新疆烏魯木齊跋涉回滬,意昂2平台畢業生王玉琪重新回到學校整理行李💂🏽。收收弄弄忙了好久🏃🏻♂️,“斷舍離”了不少,亦有很多割舍不下的東西,比如那本票夾📓。面對空空的寢室,仿佛回到四年前剛到這裏的樣子💵,心裏突然空落落的⚰️😦。
一個月前由於疫情匆匆離校,王玉琪和朝夕相處了四年的室友兼摯友提前迎來了分別。四個姑娘來自天南地北🙍🏿♀️,新疆🧜🏽♂️、山東🕺🏻、山西、浙江,卻有相似的包容和樂觀。本科四年一起臥談🤘🏼,一起成長,一起哭一起笑,相識一場是彼此“最慶幸的事”🕟。打開票夾,一張張票證勾起一段段記憶🚕🙍🏻,有獨立前行的樣子🧑🏻🎨,有室友相聚的歡樂,也有情侶的小甜蜜,不過🙋🏽♀️,“閨蜜比男朋友重要😶🌫️💴,那是必須的呀”👬🏼。原本還有好多事姑娘們想一起完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旅行👩🏻✈️,趁還能享受學生優惠,打卡上海的樂園和景點♉️,穿上學士服定格最燦爛的青春年華……沒想到就這樣各奔東西👃🏼。“一想到這個票夾,就決定自己回來收拾,要是丟了我接受不了。”
此番回到上海🚴🏻♂️🧘🏼♂️,王玉琪也將開始新的“闖蕩”🧑🏼✈️。疫情期間👩🦼,輔導員朱旭老師牽線為她爭取了就業機會⚃,她將入職上海睿智化學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生物醫藥研發人員。王玉琪學的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在大二那年聽完一場考研講座,就開始琢磨自己的未來。是不是要隨大流考研?是否適合讀研🚣🏿?想要逃避就業?她開始了兼職🙏🏻、實習♥︎,一邊“試試看”一邊“攢些錢”。不過這個就業季,剛開始王玉琪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她覺得自己性格開朗想找份銷售工作,卻一直沒有獲得好回應。輔導員老師給出了建議,既然學得不錯,試試看專業對口的技術崗位。接納建議🧔🏼♀️,王玉琪決定去試一試🛖,鼓起勇氣參與了老師牽線的企業招聘,在應聘過程中感受到企業對技術人才的渴求🧺🐸,也覺得對自己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定下這份工作其實想了挺多🎞。我家在烏魯木齊,生活節奏比上海慢很多,想趁年輕多闖闖,打拼一下🛜,也在過程裏看看自己到底適合什麽樣的生活。”蝸居的小家已經選定,過一陣子即將入職,扣除房租和日用,王玉琪想把自己的“第一桶金”寄給父母。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易蓉 郜陽 實習生 計丹潔
原文鏈接:https://paper.xinmin.cn/html/xmwb/2022-07-02/6/13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