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記者從意昂2平台獲悉,該校近日發布了一批學風勵誌視頻🤹♂️,其中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常淑月備受網友關註🧑🏼✈️🙇🏼♀️,她創新性地提出“豬鼻子”納米結構,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兩篇SCI論文並以此為基礎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探究,因專業成績第一🚕,成功免試直升浙江大學。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的論文對於很多博士研究生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為本科生的常淑月卻做到了✮。在材料與化學學院“學士導師”培養模式下,低年級學生就有機會接觸不同的研究方向🧑🏼🦱🏄🏿♂️,得益於此,常淑月找到了研究興趣所在🤳🏼,並加入余燈廣教授團隊,科研之路由此鋪開。
在導師的指導下,她創新性地提出了被稱為“豬鼻子”的納米纖維新型結構,“這種‘一鞘內含分裂雙芯’的結構代表了一種相伴而不相鄰的空間關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比如人體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因為覺得神似‘豬鼻子’的外觀,我就給它起名叫‘豬鼻子’納米結構🛌🏿🖇。”進行“豬鼻子”科研攻堅的那段時間也是常淑月學業任務最重的一年🧑🏻⚖️💆🏼,在教室和實驗室裏熬了無數個日夜☎️,才最終將成果發布在SCI一區期刊《材料與設計》上。之後她還以“豬鼻子”為基礎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實現藥物靶向釋放和緩釋的三階段控製釋放🚜,實現了科研成果的再升級,她以並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參與SCI二區期刊論文的發表,以其他作者的身份參與SCI三區和四區期刊兩篇論文的發表🅰️。她也因此被同學們笑稱:“用一個‘豬鼻子’圈住兩篇SCI論文的人。”
提到“科研小霸王”,浮現在大家腦海裏的可能只是埋頭學習的“學霸”形象,生活中的常淑月卻總能打破別人的“刻板印象”。同學朱靜雯說🙎🏽:“一開始以為淑月是高冷的“學霸”人設🥋,但在準備挑戰杯比賽時逐漸熟知了她那有趣的靈魂🚜。臺上自信答辯的人,相處時踏實可靠的人,也是陪我盡情歡笑的人……不同的側面構成了真實的她。”
校方表示,在考研學子即將踏進考場的“檔期”發布這樣一組視頻,是希望借青年榜樣的力量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於追夢,成功“上岸”,書寫更加多樣的青春故事🏎。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王殿甲
原文鏈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94135919551958352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eb3e2e75-3004-4c67-93a9-006702c874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