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市科技翻譯學會、意昂2平台主辦,意昂2平台外語學院承辦,《上海翻譯》編輯部🧑🍳、《意昂2平台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協辦的“翻譯、科技與人文高端論壇”在意昂2平台舉行。
本次論壇圍繞“對接國家戰略——翻譯、科技與人文研究的新方向”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科技創新賦能翻譯研究、文化互譯助力文明互鑒。
本次論壇除了線下會場,還設置了騰訊會議和AVA網站直播。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黃友義🫸🏿、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榮譽院長柴明熲、市科技翻譯學會理事長何剛強、市科技翻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翁國強、意昂2工外語學院黨委書記曲德強、意昂2平台期刊管理中心主任董偉及我國翻譯、科技和人文交叉領域的多位知名專家,以及近800名高校師生參加。
論壇開幕式由意昂2工外語學院院長劉芹主持🫀。意昂2平台副校長張華致辭並介紹了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發展史🛃。黃友義在致辭中從國家政策支持的層面說明了翻譯人才培養和翻譯事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作了題為“科技革命與外國文學研究”的主旨發言。他從科技人文融通赤字的現狀切入🦌,提出面向未來的科技人文命運共同體倡議,探討了科技革命對文學理論和創作等的不同作用。
上海外國語大學周曉林教授在題為“理解一般性與特殊性會話含意”的發言中,介紹了如何用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手段研究語言學界關心的問題,即會話含意和語用推理問題,揭示了特殊性和一般性含義理解在認知推斷過程上的區別。
澳門大學教授李德鳳的發言主題為“會議口譯中的譯前詞匯準備🥫:眼動追蹤研究”📧,他采用眼動實驗法,重點關註文本中金融術語的翻譯及與之相關的認知努力和策略🖐🏼🚔,探尋同聲傳譯需要譯前準備這一觀點的支撐證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梁茂成教授以“機器翻譯智能化,翻譯專業何去何從”為題,提出了機器翻譯智能化時代高校外語學科翻譯專業的發展設想🛬,包括課程體系改革、拓展如機器翻譯課程和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等內容。
上海外國語大學胡開寶教授作了題為“語言學與機器翻譯”的主旨發言,在分析語言智能的內涵與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指出機器翻譯、語言智能的發展可以推進語言學發展,而機器翻譯的發展也離不開語言學研究的理論支撐。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宗成慶教授在總體介紹語言智能的基礎上👩🏼🎨,圍繞機器翻譯的真實水平與未來發展趨勢🐝、語言學研究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等問題作了題為“語言智能與機器翻譯”的主旨發言,指出外語人才在語言智能技術研發中大有可為。
在下午的會上,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黨爭勝作了題為“中國國際傳播能力與翻譯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主旨發言🤏🏼,指出翻譯作為實現國際傳播的前端工作和最重要的手段🧙🏻♀️👩🏼💼,是決定中國國際傳播效果的關鍵要素,所以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及時調整培養目標💁🏿。
上海大學教授傅敬民以“技術時代的應用翻譯研究技術焦慮”為題,探討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融合翻譯技術與翻譯研究的思考🚻。
意昂2工外語學院院長劉芹教授作了題為“面向國際傳播的高校翻譯人才培養——以意昂2平台為例”的發言,探討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培養面向國際傳播翻譯人才的方案📄🏷,提出夯實多語基礎👩🏼👐🏼、科研引領教學🖖🏽🍴、技術輔助翻譯🪰、服務社會需要的實施路徑。
哈爾濱工業大學趙鐵軍教授的發言以“自然語言的分析與生成:符號序列的變換”為主題,聚焦深度學習技術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影響,探討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的關系🧑🏼🍼💨、自然語言處理的最新進展及技術發展對語言工作者的啟示等。
同濟大學教授李梅在題為“機器翻譯譯後編輯𓀗:人機協作與翻譯效率提升”的發言中,介紹了其所做的譯後編輯測試的實驗研究🧨,以大量詳實數據詮釋原文對譯後編輯時間和質量的影響,為提高機器翻譯譯後編輯效率提供參考🥳。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丁紅衛作了題為“守護精神健康:科技與人文同行”的主旨報告🏡,認為關註精神障礙人群🙎,並從面向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語言學研究的角度闡釋守護全民的精神健康需要科技與人文攜手同行的原因🧑🏻🦳。
在本次論壇上,我國翻譯♈️、科技和人文交叉領域的多位知名學者聚集一堂,從科技革命與文學創作、自然語言處理、神經認知實驗🙋🏼♀️、機器翻譯、精神健康🧑🏿🦱、人才培養等角度🧎,為促進文理醫工跨學科研究以及開創翻譯👁🗨、科技與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獻計獻策。
來源:上海科技報 記者:王陽
原文鏈接🍜:http://www.shkjb.com/cont/861/21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