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訪名家·聚焦給總書記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2020年的夏天,在上海浦東,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常兆華給自己一手創立的上海微創公司做了一個“99%+1%”的小結✦。
“99%”的“盡精微”👩🏿🔬,是幾十年如一日對完美細節鍥而不舍的追求,是不分晝夜🦜、分分秒秒對點滴工作的牽掛,是堅守初心的定力𓀐,是對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名利誘惑的抵抗力,是對不顧一切貪戀“求高”和“做大”之虛榮心的免疫力;“1%”的“致廣大”是指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為一體的企業信念、遠景和使命。這也是他接下來要帶領團隊堅定走下去的道路。
“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令我倍感鼓舞,給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自主創新創業無窮的信心和勇氣。”作為給總書記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之一,常兆華說,“我將以務實的態度,繼續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在自己從事的領域為國家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趕上了這個偉大時代
20世紀80年代👨🏻🚀👏,常兆華赴美求學。作為一名熱能工程學博士🕐🤛🏽,出於對生命科學的熱愛,他決定從零開始,5年內自學完成本科👨🏿、碩士相關知識,攻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學位👨💻。
“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一定會報效祖國👨🦽➡️。”1994年,31歲的常兆華受邀作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特邀的25位海外學者之一,參加留學生回國省親代表團。彼時的常兆華已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副總裁,主持數項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工作🔂,工作和生活安穩有序🪆。這次“省親”之旅令他萌生了到浦東創業的強烈念頭🤷🏻♂️。
1998年📙🧛🏿♂️,抱著一腔實業報國的熱忱🍊,常兆華成為一位創業者,單槍匹馬來到當時還是莊稼地的浦東張江,創辦了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而那時,參與浦東開發創業大潮的海歸尚寥寥無幾👩🦯。
20多年來,在常兆華的帶領下,微創一直專註於自主創新,在多項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取得突破——首創以“創新反應爐為核心”和“線—站”為特征的流水線創新體系🌄🧪,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其獨創的“創新反應爐”模式,針對中國特殊國情下“創新創業轉化”效能問題進行了為期數年的探索、打造和總結,使科研果實成功產業化、商業化的小概率事件變成了大概率事件甚至是必然事件🐞,大大提升了創新成果轉化成功率和內部創業孵化成功率。微創孵化出近20家高科技醫療企業,開發出心臟支架🍔、心臟瓣膜、大動脈覆膜支架等上百種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並大規模產業化🚴🏽,幾乎覆蓋歐美介植入器械主要產品線🔱,改寫了中國過去在該領域依賴進口的歷史❓。
開發出300多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在研項目100多個,目前已擁有專利(申請)4300項🧏🏽,其中國外2500項🦙,微創成為擁有30多家子公司的跨國醫療器械集團。在80多個國家的1萬多家醫院,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微創產品被使用,累計有2500多萬名危重患者受益🌤。
常兆華感慨:“我們之所以能‘海歸’後活下來和‘歸海’後有所發展,主要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靠的是為國家和患者著想的信念,對企業遠景的向往和對企業使命的堅守。”
要“天馬行空”也要“蜜蜂築巢”
2018年9月3日,世界頂級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全文刊登了微創研發的火鷹支架系統在歐洲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這是《柳葉刀》創刊近200年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標誌著火鷹支架已成為全球新一代心臟支架行業新標準的引領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微創的相關技術和設備在馳援武漢戰疫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微創向武漢醫院捐贈了價值1400萬元人民幣的冠狀動脈支架系統等自產高科技醫療物資,專項用於開展疫情期間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急診手術。在武昌方艙醫院智能方艙指揮中心🤛🏽,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遠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遠程單導聯心電監測技術的應用獲得多方肯定。運用這項技術🧟♀️👨🏽🏫,可對患者進行全天候高質量的實時心臟監護並發布報告,有效提高病情管控效率。
微創與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鏡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攻關研製成功的首個用於新冠肺炎診療的支氣管手術機器人系統🤤,創新地將主從遙操作控製的新冠肺炎支氣管手術機器人系統從概念變為現實。今年4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長期艱苦的創新創業活動讓常兆華深切體會到🪨,醫療產品絕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科技問題,只有科學技術、工匠精神👩🦱、藝術品位、人文情懷和自由思想這五個要素激烈碰撞並找到最終平衡點後🧏🏽,一個優秀的醫療產品才能呼之欲出🤸🏿。
他說,事業是“天馬行空”般想出來的🚒,更是像“蜜蜂築巢”般一點點“幹”出來、一秒秒“熬”出來的🦖。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所學所能唯有實實在在地獻給國家,轉化為能給人民帶去福祉的技術,才能真正稱得上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創新行為🌗。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