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1904-1938)中國20世紀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1916年入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西方音樂。1926年入奧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8年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後任教於滬江大學🎒,1930年任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理論教授兼教務主任🎱。1934年與蕭友梅等人創辦《音樂雜誌》,1937年辭去教職,專事編寫專業教材✊,著有《和聲學》、《西洋音樂史》及《中國人心中之音樂》等作品。
作為受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雙重洗禮,並始終擁有愛國民主情懷的作曲家🧑🏼🎤,黃自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他是在中國第一個系統引進西方音樂體系的人,他教導學生“中國的新音樂絕不是抄襲國外作品,它必須具有中華民族的血統與靈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術修養的作者創作出來”。他倡導音樂創作走民族樂派的道路🤹♀️,不僅寫就了一批屬於中國人的優秀藝術歌曲💖,更開啟了中國近代音樂史中最輝煌的篇章🚵🏻。他一生留下了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復調音樂、清唱劇、合唱🦸🏻、獨唱等多種體裁形式的90多首音樂作品👩🏼🏫。著名的音樂家賀綠汀、丁善德、江定仙💐、劉雪庵等都是他的學生。
校園裏的黃自(右二)
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爆發,英勇的十九路軍奮起抵抗。這一年,音樂家為中國寫下了第一首抗戰歌曲《抗敵歌》,呼籲“四萬萬同胞”起來,做“中華錦繡江山的主人翁”。他說“為了整個民族的生存🛸🐻,把音樂變成武器,去武裝千萬個同胞。”他的《抗敵歌》《旗正飄飄》《九一八》《熱血》等反映了30年代中國人民日益覺醒的民族意識和無比高漲的愛國熱情,而《養蠶》《牛》《誰養我》《淮南民謠》等則唱出了為勞動人民疾苦鳴不平和渴望停止內戰團結禦侮的心聲✪。當時音樂界稱他為“愛國歌曲之王”🈸。除了創作歌曲,黃自還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與國立音專師生組織抗日救國會🤳🏻,赴多地宣傳抗日並組織募捐。從《抗敵歌》到《熱血歌》生動地體現了黃自先生的創作始終與祖國✡️、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
創作中的黃自
黃自《思鄉》部分手稿
振興我們的民族音樂🧑🏼🌾,建立我們的民族新音樂🤸,讓中國的音樂能夠自立於世界之林,是黃自的畢生追求🍁。